新闻资讯

透过玻璃看中国|沃土正在生长!凝聚对中国大

日期:2025-10-22 09:17 浏览:
又是一年收获的季节,从耕种的平原到高山梯田,良田连绵。 “十四五”以来,我国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强地面储粮、科技储粮,全面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10月14日,吉林省公主岭市,一列高铁列车驶过农场内的铁路线(无人机照片)。到2025年,吉林省深化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示范,种植收获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6%。新华社记者张楠9月18日拍摄重庆黔江区五里镇梯田(无人机拍摄)。位于武陵山腹地的重庆市黔江区五里镇有一个水稻种植区面积5300公顷,是武陵山区粮食主产区之一。新华社记者 唐毅 摄 10月14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沙湖村村民在稻田里忙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涛摄。小田合并成大农场,粮田变成良田。 “十四五”以来,我国建设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公顷,相当于黑龙江、河南两省面积之和。 7月9日拍摄的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撒连镇安安村高标准农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蒋宏景摄 5月27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道高标准田间,农民推着收割机收割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翟惠永 摄)g) 我国产量再上新台阶,2024年突破1.4万亿公斤,比2020年增加740亿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中国饭碗稳在自己手里。 10月14日,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共青农场有限公司粮食交易中心,叉车正在清理粮食,准备烘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李昂 摄)5月28日,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庙前村,农业经营者推着收割机收割小麦。新华社(万山超 摄)10月16日,山东省枣庄市孟庄镇刘岭村农民 晒干他们收获的玉米。新华社发(孙忠哲 摄)从种子培育到收获、储存的新技术提升了粮食生产流通全链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粮食生产新模式发展。农业生产力发展模式。这是9月26日在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从中国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拍摄的全自动高通量核酸提取平台。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10月16日,省拉央浓市赣榆区城头镇中青墩村的种植户在赶水稻收割。新华社发(司伟 摄)这是3月20日在农信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智慧农业园智慧温室内使用采集设备采集的环境值。春暖花开时,科研人员带来多场景智慧农业生产现场,用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新华社记者孙凡跃 摄 5月28日,江苏盱眙农垦三河农场,收获的小麦进入大华种业三河分公司储存(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10月15日,中储粮成都仓储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人员进行病虫害防治相关实验。近年来,中储粮成都青白江仓储有限公司与中储粮成都仓储研究院有限公司旗下粮食仓储技术研发机构紧密合作,应用智能巡检平台、人工智能昆虫追踪系统、移动一体化清扫设备等粮食仓储技术和装备,显着提升效率和质量。新华社记者刘坤摄“十四五”规划已接近尾声。 “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启。新的征程即将开始。中国将保障中国大米,共同保护大国粮食。中国将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制作人:路阳、徐勤、范钰琪新华社摄影部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