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可持续”是全球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关键
            日期:2025-10-20 09:12 浏览:
            近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发布了《世界旅游目的地竞争潜力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竞争潜力指数报告”),从文化吸引力、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等十个维度对全球城市进行评估。其中,中国城市表现无懈可击。北京和上海双双跻身全球旅游竞争力潜力城市前十名,分别排名第五和第九。随着“免签”政策不断扩大和来华外国游客数量快速增长,可持续发展已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附加项”变成“必需项”,成为决定中国旅游城市长期竞争力的关键。也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各地推进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明确的参考框架和行动指南。e“第15年计划”。 “十五五”时期,我国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开放和深化改革,将打好“十四五”的基础,着力全面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一战略方向在国家层面得到明确,在地方层面也形成了广泛共识。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广西、贵州、四川、青海、宁夏等中西部省区,都提出了建设全球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从理论角度看,旅游目的地是由景点、设施、服务等要素组成的综合系统,具有固有的开放性和国际化特征。旅游业作为以人员流动为基础的产业,不仅促进全球文化交流,还带来财富转移。发达地区到发展中地区。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同时发布的《竞争潜力指数报告》和《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4-2025)》共同反映了当前全球旅游产业的切削趋势。除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柱外,它还倡导“宜居宜游”的理念,在旅游业增长和居民河流质量之间取得平衡。数字化和智慧旅游正在重塑旅游体验。会展、商务旅游(会展、会展、商务旅游)可以有效增加全年游客流量和城市稳定性。它们都聚焦“可持续”这个关键词,为不同领域推动全球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具体来说,“十五五”可持续全球旅游目的地建设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翼三个主要维度:一是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完善。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在交通、住宿等硬件设施方面已达到国际标准。进入城市更新和“新基建”阶段,建设重点应从满足基本需求的实体设施转向服务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的科技设施和生态设施。这就要求城市积极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发展低碳交通系统,推动智能普惠升级,在保持现有设施质量的同时实现基础设施绿色转型。二是贯彻“以游客为中心”的可持续服务理念。这个概念涵盖了“获取”、“体验”和“参与”。开发者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内容的吸引力和文化真实性。让国际游客不仅能“看到”壮观的遗迹,还能获得深厚的文化体验;第二,全面改善准入,包括增加畅通的交通、“最后一公里”和多语言服务,特别是利用人工智能翻译等技术来打破语言障碍;三是优化实施后服务,精准响应国际游客深度体验、小团化、沉浸式需求,关注“文旅+体育”、“文旅+美食”等融合消费新趋势,实现服务可持续差异化。第三,构建可持续的品牌形象和文化环境。如今的旅行者更加注重深度体验和遗产真实性,因此目的地必须提高认知度,打造平易近人且独特的品牌形象,并将棕榈文化置于城市政策的核心。中国的城市和美丽的地方应该利用互联网整合媒体和国际传播资源,通过优质内容制作和精准推广,持续在国际舆论领域发声。同时,要确保旅游发展的效益能够平等惠及当地居民和社区,平衡好“烟花”与“原味”、便捷性与规律性,使“住”与“游”相辅相成,实现品牌与社区协调可持续发展。总之,“十五五”建设可持续的全球旅游目的地不仅是国家层面的综合性战略,更需要依靠当地的专业力量,每个城市、每个美丽地方的系统推进。最主要的不仅是通过提升服务、升级设施、优化产品来吸引国际游客,更重要的是要把旅游业深深嵌入到整体发展战略中城市的活力通过旅游业的长业。在聚焦中国城市经济赋能的未来,我们将找到更加多元化、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