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亮:东盟以合作和韧性引领地区未来
            日期:2025-10-28 09:19 浏览:
            10月26日至28日,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此时,除了东帝汶加入欧盟和东盟进一步扩员之外,引人关注的还有中国-东盟自贸区3.0升级协议的正式签署。这意味着,自今年4月美国政府提出“奖励关税”以来,经济世界局势的快速演变以及周边格局所形成的深层关系进一步显现。在此背景下,东盟国家是“奖励关税”的重灾区,但他们也是当前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他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战略自主权和高度自信。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塑造地区韧性、包容发展、共同维护全球多边经贸秩序方面具有高度共识和行动一致性。今天,t世界特别是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传统的全球化发展时代已经结束,在面临“逆全球化”等诸多挑战的同时,呈现出区域化、多中心化特征;二是全球经济发展势头受新一轮科技革命影响,转型窗口期,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领域蓝色经济正在崛起,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高地;第三,各国经济合作与交流日益政治化、安全化。西方国家的“高墙”、“友好岸外包”、“中国+1”,蕴含着与中国“脱钩断链”的全部愿望。 “互惠关税”是美国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伙伴的欺凌行为前所未有。国际经济中大国战略竞争和安全博弈更加明显。世界经济变革最快的地区发生在东南亚。一方面,东盟地区国家是“奖励关税”的重灾区,但另一方面,它们在经济发展和稳定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也彰显了其中心地和枢纽作用。 
              
            “互惠关税”无疑是今年东盟国家对外经济议程上的主要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突出根源在于东南亚在全球经济合作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作为产业链、价值链、分工链的中间枢纽。在大国战略博弈的背景下,这一局面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科技优势给其带来了巨大红利,成为国际资本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不仅如此,越南等地区国家也正在成为新兴的生产工厂和世界贸易渠道。包括资本货物和中间产品在内的贸易在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中占有较高比例。面对世界经济变化和日益加大的“选边站”压力,东盟国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自主性和韧性,结合自身“中心地位”和韧性、包容性发展的原则和目标,推动地区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为实现这一目标,东盟各国加强内部经济共同体建设,如推动《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DEFA)及其修正案o 东盟货物贸易协定(ATIGA)第二议定书。对外,东盟致力于深化现有合作,扩大货车合作伙伴关系,并构建新的国际贸易网络,以增强区域韧性。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建立和推动签署、全面生效、实施和不断深化,是近年来东盟增强以地区自身为中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参与度的最具代表性的举措。今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的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马来西亚主办第五次RCEP主席RCEP将继续为协议的落实和深化注入新的动力。今年,东盟与中国完成谈判并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3.0升级协议,实现了“蝶变”。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应对世界经济变化、“逆全球化”、“奖励关税”等外部挑战,紧跟新技术革命、工业4.0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要求。作为最大的双向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不断深化、拓展和成熟,同时也展现出对双向一体化和稳定的坚定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五大经济体,中国已成为区域发展和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支柱。 (作者为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